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

地方的聲音與記憶




課程名稱:地方的聲音與記憶

授課講師:蕭芸安

課程編號:MUS-115B4-16A

上課地點:頭前國小校區

上課時間:四晚間18:30-21:20

招生人數:30

修課對象:[其它]喜愛書寫、對地方文史感興趣、對影音紀實感興趣、會使用手機(或錄音筆、相機...等皆可)錄音功能者佳。

學分數:3學分

費用:

1.學分費 3000 元;冷氣費 0 元;設備費 0

2.學員平安保險費 200 (每位學員僅收一次, 不論修幾門課程)

講師簡介:

現為自由音樂工作者,輔仁大學社會文化與諮商心理學碩士班進修中。  2011年起於亞洲各地展開創作旅行,喜歡在旅程中,蒐集錄製城市的聲音,企圖透過行旅實踐、實地觀察與創作思考,發掘亞洲城市的相異與相同。   2012 年展開個人創作計畫《城市聲音計畫》。2013 年起,則先後於香港、上海、台北、印度尼西亞展開《聲旅城市》系列創作。

課程介紹及課程理念:

音景(Soundscape),為聲音與風景的合成字,可稱作聲音地景,亦即聲音的風景、聲音的景觀,為加拿大學者 R . Murray Schafer首先提出的概念,並創立「世界音景計畫」。Murray初步將音景分為三大類:人造的、自然的與時間記憶的,音景概念自 1980 年代起,便被歐陸各國及加拿大逐漸重視,許多城市甚至都擁有專屬的「音景採製人」 (soundscapist)  關於地方的認識與記憶,除了人們所熟悉的「視覺」之外,是否還有其他的方式?聲音是能夠完整呈現並記錄『當下』一項很好的媒介,而聲音地景/聲音景觀(soundscape)便是透過聲音這項獨特的介質,來傳達一個地方/一座城市的氛圍,更可以記錄下地方常民的文化特色以及當代的文化記憶 。  本期課程將以時間記憶的音景類別為主,帶領學員從認識音景的概念開始,並學習音景採製的方法,課程也將結合新莊的地方特色,來作聲音的書寫與田野實作,並欣賞台灣經典老電影及歌謠,以聲音穿越時代,帶領學員從聽覺來認識地方、回憶地方。

課程目標:

帶領學員以聲音為媒介,漫步於生活的居所環境中,期待學員能以聽覺認識地方、記憶地方,加深對地方的情感,用耳朵在新莊旅行。

課程大綱:

1

課程介紹:課程介紹與學員自我介紹。

2

音景的概念與分類:何謂音景?音景概念的起源以及音景的類別。

3

亞洲音景分享:以台灣、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為例的音景介紹。

4

地方的聲音與記憶:地方與音景的關係,聲音作為地方記憶的一種形式。

5

電影欣賞(一):台灣經典電影欣賞-『街頭巷尾』,李行導演。

6

聲音書寫(一):討論與書寫『街頭巷尾』電影中的音景與地方記憶。

7

電影欣賞(二):台灣經典電影欣賞-『早安台北』,李行導演。

8

聲音書寫(二):討論與書寫『早安台北』電影中的音景與地方記憶。

9

公民論壇週(本週學員回校本部選修各場次公民論壇)

10

音景採製方法(上):聲響原理與基本錄音概念。

11

音景採製方法(下):田野調查方法、音景採製方法。

12

聲音旅行-新莊廟街:田野實作-前往新莊廟街做實地音景的採製與踏查。

13

聲音書寫(三):田野實作的收穫分享與書寫-新莊廟街的地方聲音。

14

歌謠欣賞(一)-跳舞時代的旋律:歌曲作為時間記憶的聲音,歌謠與時代的關係,賞析台灣日治時期的台語流行歌曲。

15

歌謠欣賞(二)-民歌時代的旋律:賞析台灣校園民歌時期的國語流行歌曲。

16

聲音書寫(四):期末作品構想的分享及討論。

17

期末呈現與回顧:學員期末作品分享與呈現,課程總回顧,討論學員作品後續發展性。

18

春季社區服務日

附註: 1.評鑑方式:(1)出席率30%; (2)上課參與(包含討論與實作)30%; (3)期末呈現40%

2.使用教材:

單聲道:城市的聲音與記憶。李志銘著,聯經出版。

3.教材費或自備材料:

戶外田野實作之車資、餐費與雜支,由學員自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